定义你的浏览字号:

天上掉下个马未都 “草根”馆长的心路历程

 

CCTV.com  2010年05月17日 16:40  进入复兴论坛  来源:转载  
[内容速览]  按现在的说法,他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,却是老师云集的百家讲坛上最受欢迎的一位,且所涉领域无人能替。他博文广志,全凭自学,将收藏里的知识、掌故、感悟集结成书,立时被奉为文物爱好者必备之启蒙读物、工具书,一再加印。

    我是一介草民,无师承、无家传,平地抠饼、旱地拔葱。

    我不比别人强,尤其不比前人强,宋元明清至民国,所有收藏大家令我高山仰止,望而生畏。

    收藏这样耗钱财、耗精力、耗知识的雅事,本与草民无关;可谁知几十年对文物的漠视,对文化的敌视,让我在夹缝中得以落脚,而恰恰这夹缝中尚有一点点泥土,又让我生根。

    我只能说,我是极为幸运的幸运儿,没有可比性,像一株山崖上的盆景,生成是个偶然。

    几千年来都值钱的物件,在我刚刚有支付能力的时候突然不值钱了,并展现在我眼前;长达十年的谷底让我充分体会了在大峡谷中徜徉捡拾的乐趣。

    马未都是个奇人

    按现在的说法,他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,却是老师云集的百家讲坛上最受欢迎的一位,且所涉领域无人能替。他博文广志,全凭自学,将收藏里的知识、掌故、感悟集结成书,立时被奉为文物爱好者必备之启蒙读物、工具书,一再加印。他从与练摊的、喝街的斗智斗勇,练就了一副好眼力和固若金汤的心理防线,于文物鉴定上拥有超出专家学者的公信力。他说,他是浸泡在这个社会里的一条鱼,与普罗大众一样知深浅、识冷暖,是时代赋予了他原本无缘染指的机遇,而他的养分来自此前一个民族、一代人的苦难,和自身的聪慧、勤力。所以,他珍惜,对今人消费文化的粗暴心态每每怒其不争。

    文学不是人生的惟一出口

    与那个年代大多数青年一样,马未都16岁随父母举家迁到东北五七干校,18岁迁回北京后不久,又二度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。回城后进工厂,干过几年机床工,业余却搞起了彼时最为神圣的文学创作。1981年,《中国青年报》用一个整版刊登了他的小说《今夜月儿圆》,一夜成名。仅仅两个月后,他便被特调入中国青年出版社,“一步登天”成了最年轻的文学编辑。

    后来自言“看透了文学界”的他,与王朔、刘震云、冯小刚等一起组建了“海马影视创作室”,第一个作品就是树立了情景剧标杆的 《编辑部的故事》。牛刀小试成功后,他干脆从出版社出来,当起了“海马创作室”的董事长,旗下聚集了三十多个作家。本打算在影视上大展拳脚,结果却耽于内耗而解散。他还开过一间“海马歌舞厅”,结果全是熟人来白吃白喝并以白吃白喝为荣。后来拍摄的同名电视剧,初衷却是为了赚回赔掉的本钱。

1/3

  相关链接:

相关热词搜索:

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